战友你遇到过“杀猪盘”吗?!
退役军人在求职过程中,因社会经验不足、求职心切,极易成为不法分子的目标。结合近年真实案例与退役人才网的专业建议,总结以下6类高风险骗局,助战友们精准避坑,守护自身权益。
1、传销组织陷阱:披着“战友情”外衣的魔窟
传销团伙常以“高薪项目”“战友创业”为幌子,通过社交平台或线下接触诱骗退役军人加入。前段时间咸阳某传销组织以“网恋”为名骗退伍军人入局,通过洗脑、限制自由、要求“拉人头”等手段榨取钱财。
识别关键:
警惕“低门槛高回报”承诺,如“发展下线即可暴富”;
核实对方身份,要求提供部队服役证明或通过官方渠道验证单位真实性;
若被限制人身自由,立即报警。
部分机构打着“退役军人专属培训”“包就业”旗号,诱导签订高价培训协议,甚至通过网贷分期支付费用。最终不仅技能未提升,还可能背负债务。
应对策略:
选择有资质的正规机构(需具备人社部门许可证);
拒绝任何“培训贷”要求,明确就业保障条款;
通过退役人才网查询合作机构白名单,优先选择政府推荐项目。
黑中介或企业以名目“风险金”“服装费”“体检费”等名义收取费用,随后以“考核不达标”等理由拒绝拒退押金。常用手段多为要求退役军人支付用品押金,后以“损坏”等各种理由克扣薪资榨取钱财。
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收取押金;遇此类情况,可保留收据并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
招聘广告标注“市场总监”“经理”等职位,实际入职后却沦为销售员或派遣工。更有企业以“基层锻炼”为名,长期安排与岗位无关的低价值工作。
破解方法:
面试前通过企业官网、天眼查等核实岗位真实性;
要求书面明确岗位职责与晋升路径,警惕口头承诺。
先通过退役人才网官方认证企业或岗位了解清晰的岗位薪资待遇与大致工作内容,不要盲目投递自身不了解的平台或岗位。
部分企业利用退役军人法律意识薄弱,签订包含“无条件服从调岗”“伤亡自负”等霸王条款的合同,甚至拒签书面协议。
维权要点:
坚持签订正规劳动合同,明确薪资、工时、社保等细节;
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且需与合同期限匹配;
合同中若存在违法条款,可申请劳动仲裁。
不法分子伪造国企资质或冒充军警单位,以“内部采购”“特招岗位”为名实施诈骗。如湖南某超市老板被假武警“陈班长”骗取3.8万元货款。
防诈技巧:
军警单位采购需公开招标,绝不会私下联系个人转账;
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核实企业资质;
优先选择退役人才网认证的国企、央企直招岗位。
添加下方就业指导老师投递岗位